“工业4.0”是工业变革的重大转折点,中国智能制造的道路任重而道远,但我们一定能够闯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道路。
无论是德国“工业4.0”、美国的“工业互联网”还是日本提出的发展战略,都是在突出本国技术优势的基础上,力争占领世界制造业的制高点。由于各国智能制造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不同,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。自2015年以来,德国大的供应商,如西门子等都已经形成自己的工业4.0解决方案。它一方面推行“**的市场策略”,率先在德国国内制造企业加快推行“工业4.0”,壮大德国制造业;另一方面,推行“**的供应商策略”,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,不断提供世界**的技术解决方案,成为“工业4.0”产品的全球**开发商和供应商。
德国推行的是制造+互联网。美国多数制造企业把加工制造工厂全部转移到海外,力图利用互联网的优势,在生产系统*基础的原料端(能源和材料)、工业产品的使用服务端(互联网技术和ICT服务)以及不断由创新驱动的商业模式,牢牢掌握工业价值链中价值含量*高的部分,确保其核心竞争优势。所以,它的战略发展重点是互联网与研发和服务的融合,即“创新+互联网+服务”战略。这里的服务包括制造业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服务,统称为服务。
发那科机器人
多年来,日本始终不遗地坚持贯彻精益生产的理念,成为日本制造业的“精髓”。因此日本发展智能制造仍然沿着精益生产的道路,采取“精益制造+信息化”的战略。通过对企业各种“浪费”的分析,研究如何用通过新的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解决这些问题。哪些工位应该实施自动化,哪些环节应该加强信息化,都是通过对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来决定的。
中国的策略:不照搬德国、美国、日本的做法,制定符合本国情况的发展战略。首先要做好精益生产、优化工艺、科学管理;第二,在服务端可以推行“互联网+”服务;第三,在制造过程推行制造+互联网。
更多资讯:发那科机器人专营